磁铁以及磁化等原理

引言

  最近在看关于量子力学的书,也是被迫无奈,自从与两久违的朋友开启了“卡在烧杯里的猫”这个有关化学科普的项目,看书变成每日必干的事。当和他们交谈中,提到了电子的自旋这一概念,不禁想研究一下磁铁产生磁力的原因是否和电子的自旋有关,而或者是其他原因。

  真的是遇事不决,量子力学。笑

其中涉及到的知识内容

  • 自旋概念
  • 构造原理(Aufbau principle)
  • 洪特法则(Hund’s rules)
  • 泡利不相容原理(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)
  • 磁性分类
  • 磁畴

核外电子的分布与净剩自旋

  物质在微观原子层面上来看,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。而原子核的自转而使带正电荷的质子移动,电子绕原子核转以及电子的自转,都可产生电流,从而分别产生核子磁矩,轨域磁矩和内禀磁矩(内旋磁矩)。

  而原子核比电子重2000倍左右,其运动速度仅为电子速度的几千分之一,所以质子的磁力比电子的磁力要弱1000倍左右,因此原子核的磁力对原子整体的磁力几乎没有影响,可以忽略不计。又由于遵循三个定理,构造原理(Aufbau principle),洪特法则(Hund’s rules)和泡利不相容原理(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)。所以形成一种机制,匹配成对的两个电子的内禀磁矩方向相反且电子趋向于填满次层,达成净轨域运动为零。(选修二化学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)[1] [2]

如上图表[3]

  1. 惰性气体(ⅧA)的核外电子都恰好是全部成对的,因此不可能有净剩自旋
  2. 主族元素(ⅠA~ⅫA)虽然都有未配对电子,但在形成化合物时,这些电子一般都会成为价电子参与配对成键,因而也大都不具备明显的磁性
  3. 只有过渡族元素具有非价电子的净剩自旋,因而也就是不同材料中磁性的主要承载者

  但是不是所有拥有净剩自旋的电子的粒子构成的物质就现磁性。

  比如:Cr [Ar]4s1 3d5

  铬有六个可净剩自旋的电子,但整体纯净铬单质不显磁性,这就是下面要讨论的磁性的分类。

磁性的分类

  上图所示,磁铁的磁性可被分为五个主要类型,分别为顺磁性(Paramagnets),抗磁性(反磁性)(Diamagnets),铁磁性(Ferromagnets),反铁磁性(Antiferromagnets),亚铁磁性(Ferrimagnets)。

在显示磁性时,

  • 顺磁性物质,亚铁磁性物质和铁磁性物质会被磁力强的区域吸引;
  • 抗磁性物质则会被磁力弱的区域吸引;
  • 反铁磁性物质不受磁场影响;
  • 还有些与磁场的关系更复杂。[1]

  铬单质就是一种反铁磁性,即遇外界磁力场也无动于衷,不显磁性。

磁畴的成原因

  在铁磁性物质内部,单个原子就好比一个单个小磁铁,而临近其原子且磁力矩的方向均平行,则这一块由同磁力矩组成的原子部分称为一个磁畴(megnetic domain),可用磁力显微镜观察到磁畴。

磁化的原因

  如下图(a),每一个小单元就是一个磁畴。整体上来看整个磁铁上每一个磁畴的方向不一致,而且这些“小磁铁”的“磁力”矢量之和为0,所以整个磁铁不显磁性。[4] [5]

  如下图(b)所示,当外届有强磁力H时,每个磁畴就如同军队中,排长一声口令,各个队员齐刷刷地从无序到有序排列整齐,方向与H一致。

结尾

  2300年前,中国人利用磁石发明了司南,很可惜磁石的研究是20世纪才开始的。可笑的是,当一个小孩拿着一节磁石,撒着鼻涕,捧着在面前,问磁石产生磁性的原因时,大人也不会去深究一下,只会觉得小孩的问题过于荒诞,而一笑了之。

  小小作文,不容易,有错勿喷,偷偷在下面告诉我,满满的求生欲。笑